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热线:020-22252225
020-22252225
心理咨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 >

心理咨询

联系我们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地址:广州白云区白云大道北1722号

020-22252225

心理咨询

为什么父母的爱,总让我们有负罪感?

来源: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浏览量:85 发布时间:2023-10-07
什么是负罪感?这是一种复杂而主观的感觉,指的是,当人们做了一件自己觉得违反了自己良知的事情,在事后对这个行为产生的后悔或罪过的情绪。
 
映射到我们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中,这份负罪感可能使孩子在做出一件小事后过度恐慌,可能使孩子因过分负罪自责,对现实产生逃避情绪与自我否定,更有甚者可能造成孩子产生自责、自惭、自卑的抑郁心理。

 

 
01“内疚式教育”本质是一种情感支配
 
“如果不生你,我现在早就是……”“为了给你补课,我们几年没买新衣服了,但没关系,爸妈砸锅卖铁也供你”……无论是在影视剧中还是日常生活里,“内疚式教育”并不少见。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中,父母习惯于无私付出和牺牲,竭尽所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吃鱼要吃鱼头鱼尾,吃饭要吃剩饭剩菜,吃苹果挑烂的,吃芒果只啃核。
 
同时,父母潜意识里又总怕孩子“不领情”,不把父母的付出当回事,喜欢反复强调自己的不容易。
 
最后的总结,也往往落到一个点上:我付出了这么多,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你得懂事。
 
不得不说,“内疚式教育”很“好用”。出于对父母的爱,大部分孩子会主动迎合、讨好父母,不自觉地顺从他们的意愿:考“好”学校、找“好”工作、选择“合适”的伴侣、在“合适的年龄”生孩子……
 
没有人会否定父爱母爱的伟大。可是,当父母用自己的付出作为筹码来换取孩子的顺从时,他们的角色已然变成了亲密关系里的“操控者”。
 
“父母通过利用跟孩子的情感联系,让孩子服从自己”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师李梦思认为,“内疚式教育”本质是一种情感支配。
 
而这种“内疚式教育”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02他们“懂事”,却难以真正快乐
 
电视剧《小欢喜》中,宋倩会对女儿诉说自己过得不好,事业、朋友、个人生活通通不管,无微不至照顾英子的饮食起居,牺牲了太多太多,有意无意要求孩子服从。
 
她否定女儿的天文梦想,懂事的英子一开始没有说什么,牺牲自我感受,尽量让自己变得符合母亲的期待,把所有的情绪都埋在心底。
 
后来,英子患上了失眠症,而且希望能考到外地,远离让自己觉得压抑的家庭。
 
心理咨询师李梦思分享了一个来访者的咨询故事:离异后,妈妈一直跟孩子说“我是为了你才不再婚”,一而再、再而三,谈论其他事情也能拐到这个话题上来。
 
母亲希望激励孩子,却没想到久而久之,这反而成了孩子的心病,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这都怪我。
 
孩子上了高中后,学习时难以集中注意力,成绩下降,内心十分自责,觉得对不起妈妈,出现了持续的情绪低落,焦虑,与同学也很容易起冲突。
 
类似带有极大负面情绪的诉苦几乎可以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为了这个家,我起早贪黑挣钱”“要不是为了供你上学,我不会这么辛苦”……
 
这些话,可能是无意识的宣泄,也可能只是单纯想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不易。只不过,孩子从中感受到的或许是一种负罪感。
 
 
03“父母过得不好,都是因为自己的拖累”
 
心理咨询师李梦思表示,如果每一点小小的快乐,每一个小心愿的实现,都伴随着负疚感,那么孩子很难再感受到心安理得的快乐。
 
为了减少负疚感,他们学着“懂事”“体谅”,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忽视、压抑自己的需求,满足别人的心意。有时候,即使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顾虑重重,缺乏去争取的动力和勇气,变得越来越茫然和焦虑。
 
角度不同,对一件事的认识容易走上岔路:父母觉得孩子由内疚产生的压力,可以化为前进的动力,这只是一种教育方式。
 
对很多孩子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父母都是成长过程中的权威,近乎“自虐”的“内疚式教育”只能让孩子心生恐惧,对自尊心、人格的影响很难在短期消除。
 
试图用内疚感让孩子服从,结果往往会得不偿失。
 
04允许孩子成为自己
 
当然,这不能全怪父母。他们不是不爱孩子,能让孩子感到内疚的,反而都是传统意义上,尽到了责任的好父母。
 
上一辈父母,大多都是在物质极度匮乏的环境下长大的。小时候,过年才能吃上一次糖,一个苹果一家五口分。孩子吃好了,大人就得挨饿。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父母用自我牺牲的口吻表达对孩子的爱,情有可原。
 
尽管后来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这些家长还是无意识地延续了他们父母的模式,把表达“爱”的方式建立在制造“匮乏感”、强调自我牺牲之上,仿佛匮乏就显得珍贵,珍贵才能彰显爱意。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将这一类以爱为名的控制行为定义为情感勒索。而情感勒索之所以可以生效,正是因为双方都珍惜彼此的关系。
 
但是,我们要意识到,子女与父母存在着天然的情感联系,懂得感恩并付出行动,这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内疚式教育”,并非维护亲子关系的良策。
 
孩子没有机会选择是否愿意来到这个世界上,身为父母,不能把对子女的付出当成一笔恩情债。良好的亲子教育本就应该是一种正向引导,是一家人相互陪伴、共同成长的过程。
 
有句话是这样的:父母对孩子最不好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以为他们没有好好过日子。
 
一个人的性格、三观、思维方式等等都深受父母影响,他们的未来,会倒映出你当年的模样。所以有人说,一流父母做榜样。努力经营好人生,才是对孩子最好的言传身教。
 
所以,父母给孩子的健康的爱,不是道德绑架式的教育方式,而是懂得尊重,允许孩子成为自己。在这样的爱里获得的信任与安全感,足够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05做快乐的孩子和家长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多和孩子谈谈心,了解双方想法,并互相尊重;有空的时候一起出去逛逛,看喜欢的风景……沿途或许就能收获更多的快乐。
 
孩子的成长就是一段与父母渐行渐远的旅程,和父母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时间会越来越少,正如小鸟长大就要飞到自己的天空。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妨多点沟通、尊重,给孩子更多的爱和祝福,让孩子健康快乐长大,自己也能做快乐的家长。
 
第一、平等沟通少抱怨。重视体验,引导孩子主动发现;面对困难父母需要态度积极,以身作则切勿抱怨。
 
第二、独立尊重树个性。无论家长和孩子都有独立的个性,因此双方更应彼此尊重;拒绝捆绑,亲子双方各有价值。
 
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在于帮助孩子发掘自身潜力,甩开包袱勇于探索,同时,也让教育者成为更好的自己。拒绝负罪感,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和孩子互相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