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15岁少年怪病缠身:脾气暴躁,打骂父母并自残,元凶竟是这一病症
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以不自主的、突然的多发性抽动为主要表现,抽动同时可能伴有暴发性发声和秽语。男性多见,大部分患者于4~12岁之间起病。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发病后如果不能很快控制,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造成困难,同时对孩子父母也会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以下是来自器质性精神障碍科一位抽动症患儿母亲的自述:
三年前,我儿子开始变得情绪不稳、冲动、行为怪异,只要不满其意就会大发脾气、骂人,与家人发生冲突,甚至毁坏家中物品,还不停地扇自己耳光,咬、抓伤自己。为什么儿子会得这样的病,我有点坚持不住了,我崩溃了……”
图|器质性精神障碍科专家团队对小宇进行查房
原来,15岁的小宇(化名),自2021年起开始出现情绪波动,性格变得急躁,常称空气中有灰尘,频繁吐口水并跺脚,这些行为日渐加剧。他时常无故发脾气,大喊大叫,不停地扭动身体,家中电器、门窗常遭无故毁坏。面对父母的劝说,小宇甚至会打骂父母,或自扇耳光、咬伤、抓伤自己,导致头颈部皮肤多处感染溃烂。
小宇还反复用水洗脸,饭前长时间洗手洗碗,总认为碗未洗净。他拒绝饮水,只大量饮用饮料,进食减少,夜间难以入眠。这一系列怪异且失控的行为,让小宇的家庭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无助之中。
之后,一家人带着小宇到处寻医问药,跑了许多医院,做了不少检查,家里抽屉也装满了药单子……妈妈坦言,小宇前前后后吃了2年多的药,症状却时好时坏,并不乐观。眼看着小宇持续受病痛折磨,妈妈内心也很是煎熬!2024年10月中旬,抱着一丝希望,妈妈带着小宇来到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就诊。
接诊医师全面了解了小宇的成长经历、家庭氛围、父母教养方式、生活环境、社会关系、学习障碍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并结合专项检查结果,小宇最终被确诊为“抽动障碍”。
图|祁富生主任查看小宇的治疗情况
入院后,器质性精神障碍科谢华林医生对小宇进行了细致的查体:体型消瘦;鼻外形红肿,鼻腔充血,周围皮肤破溃,伴浓性分泌物;右肩皮肤破溃,伴浓性分泌物;右下肢胫前皮肤长约30cm手术瘢痕。医护人员随即为他安排了一个舒适的病房。
期间,小宇还不停地向医护人员提出各种要求,要为他做各种事情,只要不满其意便大喊大叫,且吐字不清,有时甚至拒绝进食和饮水,睡眠质量差,情绪易怒且冲动,时常辱骂他人,伴有喊叫,拍打及大力揉搓鼻子、吸鼻、乱吐口水等行为。
针对小宇的情况,器质性精神障碍科迅速成立了专业治疗小组,由李建平副院长、祁富生主任、李大卫主任等组成的医护专家团队精准评估病情,为小宇制定了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给予其“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中医康复理疗”相结合的治疗模式,多管齐下,帮助小宇加快康复进度。
治疗期间,医护人员精心护理小斌的伤口,每天进行小换药,以防感染进一步恶化。同时,心理医生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小宇减轻焦虑和恐惧,逐步建立信任感,为后续深入治疗奠定基础。随着治疗的持续开展,小宇的病情逐渐好转。鼻部的红肿和充血有所缓解,右肩皮肤破溃和手术瘢痕也逐渐愈合。
更重要的是,小宇的行为得到了显著改善。他不再频繁拍打脸部、揉搓鼻子,冲动伤人、毁物的行为也大大减少。这些积极的变化不仅让小宇的家人看到了希望,也让医护人员倍感欣慰。12月9日,经过器质性精神障碍科全体医护人员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关怀以及家属的积极配合,小宇顺利康复出院。
出院时,家属十分感激,向医护人员表达了深厚的谢意。“之前一度感到绝望,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医院的医护人员给了我们希望,如果没有你们的专业治疗,小宇不会恢复得这么好。”小宇妈妈激动地说。
图|经过治疗后小宇康复良好,健康状况稳定
治疗儿童青少年抽动症有哪些方法? 如何达到有效治疗?
李大卫主任介绍:抽动障碍是一个神经发育缺陷性疾病,并非短期内可以治愈。目前的治疗涉及抽动症状的控制及共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疗,中医治疗等,治疗前需确定治疗的靶症状,根据抽动障碍患儿的具体病情,选择使用。
儿童抽动的治疗是多元化的,当我们发现某些紧张因素引起抽动时,首先是消除引起紧张的源头,让儿童放松,而不是急于用药、针灸、推拿等,却不去寻找诱发因素。这一点非常重要,不少儿童青少年一边用药、一边又受到来自环境的压力,而且有些治疗方法可能加重他们的紧张,犹如雪上加霜,使得治疗效果很不理想。
其次,我们要劝导家长对孩子的抽动症状保持镇定,不要自身情绪紧张影响孩子,这样对孩子抽动的主观控制很不利。再者,医生在用药方面,视病情而定。家长务必遵照医嘱,规范治疗。达到最佳治疗的关键是深入挖掘和找到环境紧张致病因素,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并一步步训练孩子有效控制抽动行为的能力。
李大卫主任表示,抽动障碍患儿总体预后良好,经过系统的心理行为和药物治疗,大部分患儿病情可以得到完全缓解,不影响日后正常生活。而这关键之处就在于早发现、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