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多方联动共筑“心灵港湾”,白云湖街助精神障碍男子重归温暖家
一名中年男子在广东省委东门情绪激动、言语不清,经多部门联动介入后,一场持续近两个月的精准心理援助与医疗救助就此展开。2025年8月中旬,曾因精神障碍频繁上访的阿铭(化名)终于在专业系统治疗下病情趋稳,顺利回归家庭与社会,家属也对政府和医院的帮助表达了衷心感谢。
图|工作人员、精神科医生与阿铭进行交流
这场跨越机构的援助行动,始于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2025年6月25日14时20分许,46岁的阿铭独自来到广东省委东门,语言表达混乱、情绪极不稳定。工作人员迅速将其护送回东山派出所,并第一时间联系其属地协调处置。白云湖街道社会心理服务站工作人员在接到转介信息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安排精神科医师李珣瑶赶赴现场。李医生与阿铭及其家属进行了深入沟通和专业评估,逐渐厘清了问题的脉络。
原来,阿铭早在2000年初就已出现精神异常,但始终未接受正规治疗。2019年离婚后,他的病情明显加重,整日外出不归,并声称自己拥有三个特殊身份——既是“南方三省的自治人”,也是“广东的主人”。他还固执地认为“现在政府都是外地人,是湖南派,全部都应该回湖南”,因此频繁前往省委、省政府要求面见主要领导。
在沟通中,李医生还了解到阿铭存在明显的妄想症状,他坚信“北京天坛公园的一只鸟告诉他,省政府里面有棵树就代表了他”。基于全面评估,李珣瑶医生初步诊断其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较大,建议尽快送医进行详细检查评估和系统治疗。然而,救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6月26日,当白云湖街社会心理服务站尝试联系阿铭的弟弟时,多次拨打电话均无人接听。面对这一困境,工作人员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多方协调,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图|精神科医生何令向家属了解患者情况
转机出现在7月4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有效的部门协作,白云湖街社会心理服务站最终通过绿色通道,成功将阿铭送入广州白云心理医院接受住院治疗。阿铭的父亲也及时赶到医院,办理了相关手续,为儿子的康复之旅开启了重要一步。经过近一个月的系统治疗,阿铭的病情明显改善。8月2日,家属为他办理了出院手续,并承诺带他回佛山一起生活,确保他能够得到家庭的温暖照护和持续的康复环境。
8月12日,阿铭再次回到广州白云心理医院注射长效针剂。家属反馈他在家情况良好,情绪稳定,生活规律,对政府和医生的帮助表示由衷感谢。这一成功的救助案例,展现了白云湖街社会心理服务站在精神障碍患者救助方面的专业能力和人文关怀。该案例的成功处理,体现了多部门联动的高效协作——从现场发现、初步干预,到专业评估、医疗救治,再到后期随访和家庭支持,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精神卫生救助链条。绿色通道的开启,更为急重精神障碍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图|阿铭顺利出院后,回医院注射长效针剂
白云湖街社会心理服务站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强精神卫生防治网络建设,完善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为更多有需要的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及时、专业的支持与帮助,共同构筑温暖和谐的“心灵港湾”。精神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支持。此案例也提醒我们,应当及早发现和干预精神心理问题,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与关爱,帮助他们早日重返社会,拥抱健康生活。
据了解,为全面落实特殊人群救治救助政策措施,白云湖街社会心理服务站联合街道、公安、精防医生、村(社区)干部、社工和心理医生等组成关爱帮扶小组,强化治疗、随访、关爱、防护。为辖区内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解决居民精神心理健康问题,让居民及时得到心理咨询和医疗指导,真正做到服务贴心、治疗用心、回访温心。同时还通过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评估筛查出一批焦虑症、抑郁症、有明显自杀倾向等重点人员,对他们开展持续性心理咨询,必要时及时转诊、配合药物治疗,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转介、早治疗。
白云湖街社会心理服务站心理援助热线:020-2225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