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媒体报道
【南方周末】“风”从地方来:心理健康、“老老人”与“小小孩”成热点
来源: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浏览量:88 发布时间:2025-03-26
三年补齐儿科、精神卫生科短板
儿童“就医难”、心理门诊“一号难求”问题被各省份重视。
南方周末记者统计显示,儿科和心理健康,这两个看似无关的学科,被“打包”出现在安徽、重庆、广东等7省份工作计划中。比如,青海省提出“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均提供儿科服务,每个市州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心理门诊服务”。
这与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的一项部署有关。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将2025-2027年确定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要求用三年时间补齐儿科、精神卫生科短板。
2025年宁夏两会上,宁夏政协委员、宁夏人民医院院长周玮在提案中指出,儿童医疗需求呈现明显的季节性高峰,“看病难”问题在春秋季流感、夏季胃肠道疾病、冬季肺炎等高发时节尤为突出,其背后是儿童医疗资源存在不足。
对此,前述卫生健康工作会议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儿科服务的比例达到90%以上。2025年工作计划中,云南省提出“增加儿科服务供给”,北京强调“加强儿科等专科建设”,不过,各省尚未纳入具体考核指标。
精神科也面临类似困境。作为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医师,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副院长罗爱民博士对此深有体会:“在我国诊疗体系里,14岁以下儿童需至儿科或妇幼医院就诊,由于缺乏儿童精神专科和病床,儿科医生对精神疾病识别率较低,导致大量儿童被漏诊、误诊。”
罗爱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国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病呈现低龄化趋势,有大量儿童青少年因精神心理疾病休学在家,而《柳叶刀》2019年发布的研究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心理专科的精神科医生不到500名。
罗爱民分析,该现象背后一方面是培养体系不健全导致人才短缺;另一方面,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的成因往往涉及遗传、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医生与患儿家长沟通成本高,很多父母既不接受孩子患心理疾病,更抵触采取药物治疗等科学手段,这都加大了评估和诊治的难度,导致很多精神科医生不愿接手儿童病例。
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9个省份特别强调“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校园欺凌等社会热点问题也被青海等省份列入治理目标。此外,重庆计划为200万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四川拟支持各个县(市、区)建设区域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
罗爱民参加的上百场心理健康科普讲座里,受众多为学生,很少面向家长,“这是非常遗憾的现象,因为恰恰家长最需要心理疾病的科普教育。和成年人不同,青少年就诊前往往先求助于家长,如果被误解为青春期发育问题和学业问题,没有得到情感支持的孩子,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自残自杀等倾向。”
儿童“就医难”、心理门诊“一号难求”问题被各省份重视。
南方周末记者统计显示,儿科和心理健康,这两个看似无关的学科,被“打包”出现在安徽、重庆、广东等7省份工作计划中。比如,青海省提出“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均提供儿科服务,每个市州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心理门诊服务”。
这与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的一项部署有关。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将2025-2027年确定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要求用三年时间补齐儿科、精神卫生科短板。
2025年宁夏两会上,宁夏政协委员、宁夏人民医院院长周玮在提案中指出,儿童医疗需求呈现明显的季节性高峰,“看病难”问题在春秋季流感、夏季胃肠道疾病、冬季肺炎等高发时节尤为突出,其背后是儿童医疗资源存在不足。
对此,前述卫生健康工作会议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儿科服务的比例达到90%以上。2025年工作计划中,云南省提出“增加儿科服务供给”,北京强调“加强儿科等专科建设”,不过,各省尚未纳入具体考核指标。
精神科也面临类似困境。作为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医师,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副院长罗爱民博士对此深有体会:“在我国诊疗体系里,14岁以下儿童需至儿科或妇幼医院就诊,由于缺乏儿童精神专科和病床,儿科医生对精神疾病识别率较低,导致大量儿童被漏诊、误诊。”
罗爱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国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病呈现低龄化趋势,有大量儿童青少年因精神心理疾病休学在家,而《柳叶刀》2019年发布的研究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心理专科的精神科医生不到500名。
罗爱民分析,该现象背后一方面是培养体系不健全导致人才短缺;另一方面,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的成因往往涉及遗传、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医生与患儿家长沟通成本高,很多父母既不接受孩子患心理疾病,更抵触采取药物治疗等科学手段,这都加大了评估和诊治的难度,导致很多精神科医生不愿接手儿童病例。
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9个省份特别强调“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校园欺凌等社会热点问题也被青海等省份列入治理目标。此外,重庆计划为200万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四川拟支持各个县(市、区)建设区域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
罗爱民参加的上百场心理健康科普讲座里,受众多为学生,很少面向家长,“这是非常遗憾的现象,因为恰恰家长最需要心理疾病的科普教育。和成年人不同,青少年就诊前往往先求助于家长,如果被误解为青春期发育问题和学业问题,没有得到情感支持的孩子,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自残自杀等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