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吃了会上瘾?会变傻?有些患者抗拒服药,是因为对抗精神病药存在误解!
对于抗精神病药的误解:
“听说这药一吃上就不能停了?”
“长时间服药会不会上瘾啊?”
“药一停就犯病,是不是有瘾呢?”
这些都是在精神科门诊经常会听到的,对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问题。常有患者或家属怕药物成瘾,他们会自行减少服药物剂量,甚至拒服或停用抗精神病药,以致病情反复,停药后患者病情反复,却被认为是药物戒断反应。
1、何为药物成瘾?
药物成瘾又称药物依赖,是指服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
精神依赖也称心理依赖,是指患者对药物的渴求,以期获得服用后的特殊快感。它驱使使用者为追求快感而反复用药,表现出“渴求状态”,且不顾药物对个人的精神、躯体、家庭、社会的损害;严重成瘾者不计后果、不择手段,想方设法获得药物,用药成为第一需要。
躯体依赖是指机体对长期使用依赖性药物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状态。药物有耐受性,长期反复用药,药物效应逐渐减弱,为取得满意足够的效果必须增加剂量,因而药量越用越大,可达常规剂量的数十倍;还有停药后会出现躯体症状,如恶心、呕吐、失眠、浑身难受、烦躁不安、震颤、抽搐等。
目前所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经过了严格的科学筛选,没有出现上述的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也不会产生耐受性,临床应用后是不会产生药物成瘾的。
2、撤药反应≠药物成瘾
临床上患者擅自减药,比如突然将氯氮平减量或停用,出现失眠、坐立不安、情绪冲动等表现,患者及家属认为这是无法摆脱抗精神病药的使用,误认为是“药物成瘾”。这些表现其实是撤药反应:是由于长期连续使用某种药物,使人体对该药物的存在产生适应,若骤然撤药,人体不适应此种变化,会出现相应症状的反跳。
一般来说症状较轻,有自限性,不会引起觅药行为,也不会引起明显的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损害,缓慢减药可使症状减轻,重新服用原药症状迅速消失。为了避免出现严重的撤药反应,建议患者遵医嘱用药,请勿擅自减量或停药。
请大家正视精神科疾病特点和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抗精神病药长期服用不会出现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减停后无痛苦体验,长期服用不会“上瘾”。
3、对抗精神病药存在的误解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原本就会有一定的异常,所以并不能确认这种异常是由于药物还是疾病本身的影响。抗精神病药的作用就是通过改善大脑功能来发挥的,这种改变是对患者有益的。当然,药物不良反应带来的问题也不能忽略,因此就需要定期门诊随访,及时向医生反馈来调整治疗方案,达到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最佳平衡点。
有些人误以为服用精神科药物会改变性格和行为,但药物本身并不会改变自身的性格、个人兴趣、目标等等。
服药时间会视乎患者的病情而调节,一般情况下,初发病情建议服用九个月至一年不等。医生也会根据情况调节剂量及服用时间,无需担心需要终身服药。但一定不要自行减药并对医生隐瞒,因为这会令医生对治疗成效误解,因而对患者的病情产生错误理解及不适当地替病人调适药物,后果很难判断。除此之外,一定要按时服药才能保证药物的疗效。
4、服药的注意事项
在求诊时,建议患者告知医生详细的病史和正在服用的药物,以减少药物间的不良反应。而在服药期间,同时需要有良好的生活规律、思想模式、抗压技巧、睡眠习惯、均衡饮食、稳定运动、关系巩固、建立兴趣以及扩阔社交等。一旦服用药物后,就需要按时服药,避免断药,一段时间后就会对你的疾病有所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