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暑假“心”攻略|暑期抑郁?青少年情绪调适指南,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暑期到了,孩子们又开启了愉快的假期。但也有的孩子却显得很郁闷,他们没有感到适当的休息和放松,还引发了出一连串的情绪障碍。
有的孩子情绪低落、兴趣下降,还易怒易激惹,还有的出现了各种躯体症状及行为异常,例如头痛、头晕、胃肠不适、心慌胸闷、厌食或暴饮暴食。广州白云心理医院提醒,导致孩子情绪障碍的主要原因,其实与家长教育与生活方式不当、暑假学习任务太重、生活无规律、缺少有效沟通等有关。
家长发现孩子情绪反常,不能都归结为“青春期叛逆”,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01、三大信号早期识别青少年抑郁
闷闷不乐、不愿意说话、自我封闭甚至不愿意吃饭,或是暴饮暴食,睡眠也出现问题,这些症状就是青少年抑郁症的前兆。青少年抑郁症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家庭功能、亲子行为,而且影响青少年情感、行为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青少年期抑郁症通常有以下临床表现:生理层面,出现难以解释的躯体疼痛、食欲差、体重减轻、失眠、乏力;情绪层面,出现心情低沉、易怒、担心、恐慌;认知层面,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罪恶感;行为层面,出现哭泣、攻击行为、逃课、说谎、酗酒、吸毒、自残、自杀等。
但其实在早期,青少年抑郁有三大识别信号:反复出现的疲劳感、查无实据的多种躯体不适、性格改变。若在此时干预,可降低青少年抑郁发生率。父母需要及时发现孩子行为上的异常:比如不愿意和朋友、同学来往,不愿意和人交流,喜欢独处;
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经常流露出不安、焦虑、悲伤等情绪;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同时,父母要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守护者,保持平静的心绪,不要把自己的坏情绪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更不要拿孩子撒气。
父母理解倾听、关心支持,帮孩子疏泄情绪、澄清问题、寻找原因,才能解决实际问题。青少年抑郁症通过专业系统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综合治疗,大多预后良好。但许多青少年没有意识到自己患上了抑郁症,导致抑郁症的就诊率很低。
比如,隐匿型抑郁症的症状不典型常常被忽略,还有些抑郁症状与躯体疾病共存,易被躯体症状掩盖。
02、假期只是情绪表象最明显的时刻
芊芊(化名)是广州某学校学生,人缘好,家庭和睦。但因为犯错,她受到了人生中第一次处分,成了这位“乖乖女”心中的一道坎。去年暑假,本该好好享受放松时间的她总是难以入眠,情绪持续低落,时常不由自主地落泪,也不愿意再和朋友接触。
她上网查询发现自己的表现符合抑郁症症状,心里很是害怕,但身边人的劝解并不能让她走出低落的世界。后来到医院求诊,经过一年的治疗,病情虽然有所好转,但仍然只能断断续续地回学校上课。暑假表现出来的症状,其实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暑假中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会激化。
一般来说,暑期对于孩子的心理关爱是处于一个真空阶段,因为在校期间,每个学校都是有比较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暑期孩子们由于各种原因,不方便跟同学吐露心声,得不到同伴的支持。家长正视抑郁症,是从孩子提出不上学或者自伤开始的。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还会表现出作息不规律、厌学、情绪持续低迷、“懒惰”、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等。抑郁症患者在发病时,强烈的负面体验远远超出了他自己能调节的范围,他可能会因此感到自责、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