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心理科普
痛失眠总不好?可能是心理在 “报警”—— 从一则咨询案例说起
来源: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浏览量:60 发布时间:2025-09-04
【摘要】
28 岁产品经理小李(化名),近半年反复头痛、凌晨失眠,做了 CT、核磁共振等检查,身体没查出问题,却仍难受得频繁请假。经医生建议,他来到我院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才知症状是焦虑情绪的躯体化表现。
28 岁产品经理小李(化名),近半年反复头痛、凌晨失眠,做了 CT、核磁共振等检查,身体没查出问题,却仍难受得频繁请假。经医生建议,他来到我院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才知症状是焦虑情绪的躯体化表现。
初次咨询:身体不适背后的压力
后续咨询:打破身心恶性循环
小李坐在医院的诊室里,手中紧紧攥着病历本,脸上写满了疲惫。他向医生诉说着自己的困扰:“一开始是因为加班过多导致失眠,后来每天下班后都会感到头痛,严重的时候甚至会感到恶心和心慌。”
“虽然我做了全面的身体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但我的同事们却认为我可能是想得太多了。”
在与咨询师深入交流后,小李透露了更多细节。原来在过去的一年里,他所在的项目组面临着频繁的截止日期,团队也经历了一次重组,竞争压力变得更大。
每天他都要加班到晚上11点,甚至在周末也难以放松,总是想着工作上的事情。
咨询师通过进一步的询问和观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到了周末,小李的症状会有所减轻,而周一上班前,他的不适感会变得尤为严重。
经过初步评估,咨询师认为小李的这些身体不适其实是由于焦虑情绪无法得到适当的释放,从而转化成了身体上的症状。
后续咨询:打破身心恶性循环
1. 理解身心之间的紧密联系
咨询师详细解释了长期焦虑对身体的影响,指出这种情绪状态会使我们的身体长时间处于一种“应激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体内的皮质醇水平会显著增加,进而导致血管收缩和肌肉紧张,这常常是引发头痛的直接原因。
此外,长期的焦虑还会打乱我们的神经平衡,从而导致失眠和心慌等症状。更糟糕的是,如果我们过度关注这些不适感,反而会加剧焦虑的程度,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2. 辨别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感
咨询师指出,对于像小李这样“检查无异常、症状随情绪变化”的情况,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心理因素。咨询师还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张阿姨反复出现胃痛的症状,尽管检查结果显示她只有轻微的胃炎,但实际上,她的胃痛主要是由于女儿搬走后她失去了生活重心,以及对女儿的过度担忧所导致的。
3. 实用的调整和缓解方法
写情绪日记:每天抽出十分钟的时间,记录下当天的压力事件和自己的感受,这有助于为情绪找到一个“出口”,从而缓解压力。
身体放松:可以尝试使用478呼吸法,即吸气四秒钟,屏住呼吸七秒钟,然后呼气八秒钟,这个方法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此外,练习渐进式肌肉放松法,从脚趾开始,逐步向上至头部,先紧绷肌肉然后再放松,这样可以有效缓解身体的紧张状态。
留出无压力的时间:每天安排至少三十分钟的时间,做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比如拼装乐高积木、浇花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暂时远离工作压力,放松身心。
咨询成效
经过八次深入的咨询,小李的头痛问题得到了显著的缓解,从每周五次减少到了仅剩一次。
与此同时,他的失眠症状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在复诊时,小李感慨地说:“原来并不是我‘想太多’,而是我之前没有好好照顾自己的情绪。”
在咨询的过程中,小李逐渐意识到,他的头痛和失眠并非仅仅是心理上的负担,而是身体对情绪管理不当的一种反应。
通过与咨询师的交流,他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识别和处理自己的情绪,从而减轻了身体上的不适。这次复诊的经历让他深刻地认识到,情绪的健康同样重要,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照顾。
辅导反思
像小李这样的躯体化焦虑现象其实非常普遍,这种焦虑通常会在我们的头部、消化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中表现出各种症状。
这些症状的特点是“查无实据”,也就是说,通过常规的医学检查很难找到具体的病因;“随情绪变”,意味着这些症状会随着我们的情绪波动而变化;“越关注越重”,则是指如果我们过于关注这些症状,反而会让它们变得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