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典型案例
每个「自伤」的孩子,都是想要好好的活着....
来源: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浏览量:55 发布时间:2023-11-16
“当刀划破我的手,再一次体验到那种疼痛时,我才感觉到自己活着。”“对我而言,流血使我内心平静,使我的压力减轻。”以上两句话出自一位有自残行为的青少年,也道出了很多自残者的心声。
在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15岁的小意(化名)告诉心理咨询师朱云霞,每次等父母睡着以后,她会把自己的房门关紧,拿出准备好的小刀,往自己的腿上一刀一刀的划,这个过程让她很舒服,疼并快乐着。“自伤流出的鲜血是未曾流出的眼泪”,听到这句话,心理咨询师朱云霞看到了她心里隐藏的痛苦。
01“伤口一点都不痛,是心里痛。”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是有重度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的孩子,都有过这样的自伤自残行为,除了切伤割伤,(烟头、打火机)烧伤烫伤,还有的揪头发,以头撞墙,啃指甲等等。
美国康奈尔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有近五分之一的学生有自伤的行为;而另外一项研究也显示,6%的大学生经常自伤。
在中国,最近的调查数据发现,青春期男孩的发病率在6%至14%之间,青春期女孩的发病率在17%至30%之间。
那么这些孩子为什么要伤害自己?研究表明,肉体的疼痛,有的时候是可以缓解我们内在的痛苦,自伤就是一种快速释放压力的方式。临床实践中,当心理咨询师问及“为何自伤”时,他们回答最多的是“伤口一点都不痛,是心里痛。”
这种身体上的疼痛会引起一种平静和解脱感,对一些人来说,甚至会产生一种欣快感。但这种即刻的满足和解脱感,很快就会被罪恶感和羞愧感所取代,使得自伤的冲动变成恶性循环,再次重复。
在某种意义上,自伤类似于上瘾。据统计,有自伤史的人中,70%的人至少尝试过自杀一次;55%的人尝试过自杀多次。在自残发生后的六个月内,自杀风险最高,之后逐渐下降。
02自伤背后的秘密?
第一、压力山大,无法忍受。有些孩子说,当他在崩溃边缘的时候,很多的东西没法表达,压力压迫过来的时候,让他感觉自己快要窒息了,但是,当他看到这个血液一点点的流下来的时候,他的内心会渐渐平静下来,他感觉自己忽然活下来了,重生了一次。
其实这是在抵抗自己不想做抑郁情绪的奴隶,他选择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把自己在情绪的漩涡中拉回到现实。
第二、摆脱控制,做自己。有的孩子爸妈对他的控制太多了,对他来讲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折磨,这个时候他大脑里就出现了一种想法:我起码在伤害自己这件事情上,是可以做主的,我的身体我说了算。他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夺回对自己的控制权。
第三、报复。还有的孩子,他通过用这种自伤的方式来去报复自己的父母:你不是不在意我吗,你不是不理解我吗,你不是总对我不满吗,所以我就用这样的行为来回馈你,让你反思、让你觉醒、让你有所改变。
03家长应该怎么做?
如果你的孩子有这样的行为且不是一次或者偶然发生的,请各位家长不要再说他们矫情,不要再说他们不懂事,不要再说他们不爱护自己,更不要说瞎折腾不作不死等等这类指责性的冰冷的语言。这样只会让他们更难受,做出更加过激的行为。我们要积极、理性的应对。
①及时察觉,尽早干预
心理咨询师朱云霞介绍,父母作为孩子的守护人,要具有敏感性,能够及时察觉孩子的性格、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可疑变化,尽早发现孩子的自伤行为并予以坚决制止,避免行为的强化。
②熟悉孩子心理发展变化,因材施教
娃儿在长大在变化,家长也是需要适应他们的变化,了解他们每个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因材施教。要学会接纳孩子的各种状况,提高亲子沟通技巧,学会鼓励、倾听孩子,支持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获得自主体验。调整过度控制、忽视等不良的教养方式,给孩子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引导、提高孩子的情绪表达和管理能力。
③管理好自己情绪,减少负面情绪传导
父母应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己在事业、生活、人际交往中的负面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创造稳定、有序、平和的家庭环境,培养积极关注、平等沟通的家庭氛围。孩子像个垃圾桶装下了你们的负面情绪,他又要往哪里去倒呢?
④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科学应对
家长可以主动了解一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科普知识,及时与老师沟通掌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果孩子确实存在心理问题,甚至有患病的可能性,要及时就诊,在专科心理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地应对,仔细分析,正确诊断,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