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精神疾病
情绪波动+失眠?双相情感障碍的信号,你能否察觉?
来源: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浏览量:108 发布时间:2024-02-22
双相情感障碍近些年才走入公众视野。随着人们渐渐了解到梵高、海明威、海子等知名人物,都曾遭受过这种疾病的困扰,浪漫地将其与“天才病”相挂钩。
据相关媒体报道,双相情感障碍全球患病率为2.4%,我国患病率也达到了0.6%-1.5%。
很多患者会有自伤和自杀行为,但通常因为双相情感障碍较强的“隐蔽性”,常被误诊为抑郁症,而情绪波动和失眠则是敲响该病症的“警钟”。
“失眠”不容小觑
它可能是敲响该病症的“警钟”
双相情感障碍在临床上是一个表现较为复杂的疾病,至今都无法明确其病因。
有些患者在发病初期,大多数情况下以抑郁发作为主要表现,偶有伴随突然性心情愉悦,随后再次陷入很长一段时间的抑郁情绪中。
当患者出现躁狂或轻躁狂症状时,家属反因其高涨的情绪,认为症状出现好转,很少选择在这个阶段就医。患者也因自身感觉精力旺盛,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还存在睡眠减少、思维奔逸、言语增多等紊乱症状。
“大家都知道,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情绪起伏较大。他们会因情绪烦躁或兴奋激越而导致睡眠需求降低,处于抑郁情绪状态时,也会出现入睡困难等睡眠障碍。”
器质性精神障碍科主任医师祁富生解释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抑郁发作时,通常会出现两种睡眠障碍:一种是睡眠感缺失,即使患者能酣然入睡,甚至出现睡眠增多的情况,但仍存在睡眠质量差和疲乏感;
另一种是觉少早醒,这种睡眠减少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早醒,常常半夜就提前醒过来,并无法再入睡。
失眠是很多心理疾病都会伴随的直观现象,或许很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能够感知自己出现睡眠问题,但很少会认为自己已经患病。
如果有人出现长期情绪波动较大且有失眠的症状,这说明身体已经向你发出了“敦促”求医的信号,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寻求医生的帮助
正常情绪波动与双相情感障碍
究竟有什么区别?
有人说,情绪本质就像是大海的波涛,时而安静、时而动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有一时伤感低落,一时心生愉悦的情绪不稳定状态。
那么,大家该如何区分正常情绪波动与双相情感障碍呢?祁主任建议大家可以从下面两个角度进行辨别:
01情绪强度
正常人也会有情绪的波动,但幅度一般都在可控范围内,也不会造成人根本的社交风格和性格特点变化,以及持续的可被观察到的行为改变。
而双相情感障碍波动幅度会明显高于正常水平,情绪变化就像过山车一样,非常极端:时而兴奋至极,时而又悲观消极。
02严重程度
正常的情绪波动不会干扰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可通过自我调整维持心理平衡;而患有双相情感障碍会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轻躁狂发作时:虽能量条全面提升,精力比较充沛,但会因小事发脾气,易于激越;
抑郁发作时:能量条降低,自卑、话少、没有活力,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严重时可能有幻觉和妄想出现,进而导致难以维持学业、无法继续工作。
治疗双相情感障碍
积极、有必要,更要坚持
许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求医时,都会拒绝接受现在的自己,并反复纠结于患病的原因。
祁主任表示,这些行为不仅对患者后续的治疗有较大影响,还不利于康复。
患者只有意识到精神类疾病是一种几乎不会自愈的病症,学会接纳自己的现状,并愿意配合医生的治疗,才能缓解病情,逐步回归正常生活。
目前,临床上针对双相情感障碍采取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
01药物治疗
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终极目标是患者心境的“维稳”。因此,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及病情,经常采取以心境稳定剂与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首选的联合药物治疗方式。
02心理治疗
为帮助患者了解自己情绪,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的治疗方式,专业医生常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家庭治疗、正念治疗等心理治疗方式,帮助患者矫正不良情绪,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03物理治疗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医生还可以配合MECT、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方式,快速安全改善患者的兴奋或抑郁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鉴于有些抗抑郁药物存在诱发躁狂的风险,在实际临床诊疗过程中,是否使用抗抑郁剂,医生表示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
若发现有人存在上述异常行为或变化,建议家属及时将患者送医检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做针对性治疗。
毕竟,很多精神障碍疾病治疗的时间并非一朝一夕,只有积极配合治疗,才是解决现存问题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