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碍症状
【资源】李子勋:寻回迷失的自我(案例分析)
来询者 性别 年龄 婚姻状况 教育程度 社会经济地位
苏菲 女 21 未婚 本科在读 大学生
外在表现 声音清亮,外形条件佳;性格内倾,秉性固执,人格独立,现实人际沟通差,网络沟通佳,对咨询师信任。
生活中的苏菲
苏菲(化名),女,21岁,某大学二年级学生,身材高挑,衣着时尚,是一个很有个性、颇具吸引力的女大学生。只是近来眼圈微黑,颇为忧郁。由于网络同性恋的问题,前来寻求心理咨询。
家庭环境
苏菲自幼生活于北方市区,母亲是公司职员,父亲为一外贸公司经理,因父亲工作缘故,父母常两地分居,所以父母沟通少,家庭矛盾不断。不和睦、欠完整的家庭,加上专制的家庭教养方式,让苏菲倍感童年无父爱,幼年无自由。同时苏菲虽表面顺从母亲,内心实则叛逆,所以高考时,选择了东南沿海,希望可以远离父母。
精神创伤
在校期间,苏菲因外形条件佳,较早进入异性恋爱期。大一下,就被男友占有、伤害、并抛弃,同时挚友背叛她抢走了男友。导致苏菲对男性有不安全感,对同学、好友信任顿减,整日沉迷网络,不喜学习,与同学交流渐少,有自闭倾向。
离奇恋情
苏菲因情感受创,迷恋网络期间与贾罗林网恋,在“网恋期”虽缺乏现实的人际沟通,但苏菲在虚拟中,用情颇深、自得其乐。千里相见后,发现贾罗林为一“女同志”,惊奇之余默默接受对方同性相恋的要求,体验同性相恋。当时苏菲虽对同性恋行为有厌恶感但不愿改变,惧怕事情曝光,有羞耻感;内心矛盾,焦虑心慌。但因同性恋行为给予苏菲带的巨大快乐、及网络的高度隐蔽性,逐步掩盖了同性恋与苏菲“性取向”的不协调状态。半年里,苏菲与贾罗林通过电话、网络、信件、千里幽会等隐蔽方式,进行同性恋。但因双方远隔千里,相恋渠道隐蔽,精神恋爱成分高,现实恋爱程度低。
情感危机
因第三者插足,贾罗林和第三者占时空优势:同校、同系。苏菲的同性恋情感危机凸显,三者为此争吵不断……。同时苏菲拒绝接受贾罗林“三人同恋”的提议。于是苏菲喜怒无常,不知所措,寻求支持。
咨询过程中因与贾罗林同性恋情一波三折,在情感危机中,苏菲出现“性取向”混乱,所以情绪波动严重,心情郁燥,意志消沉。
咨询结果
在四个月的咨询中,苏菲逐步寻回迷失的自我,辨明了“性取向”,并在行动中向异性恋步步回归,逐步建构了一个正确的理想自我。
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咨询:失衡的三角架
失衡
苏菲是异性恋者,对女性本无欲望和激情。半年前她卷入了一场隐秘的网络同性恋。半年来,苏菲一直偷偷地乐着。但近同性恋“男友”贾罗林告诉她:“在学校,我已有女友了,长的很像你。”苏菲对此压力颇大,感受到第三者的巨大挑战,因此近期心情抑郁,夜难成眠。
追忆
在大学,因相貌出众,苏菲颇受男生青睐,一年级就有男朋友了。一天男友坦言:“追求你,但并不爱你,因为是和阿伦(同班同学)打赌一定可以追到你,应赌约才来追你。我现在有女友了,是阿莲。”且阿莲是苏菲挚友,美丽的情感世界很快被打破了:男友欺骗了他,挚友夺己所爱,苏菲感到很难在现实中继续与人沟通,越发自闭。
在那痛苦的时段,苏菲沉迷网络,在网络里找到了另一个天地,在聊天室里认识了贾罗林,苏菲说,让一个从来没有见过面、只听过声音的人,也爱上她真的不容易。网恋半年了,真的想见网络中白马王子的真面目。冲动的她乘火车千里迢迢去赴约,让她吃惊的是对方是一个女生,而且是同性恋者,更奇怪的是,她没有拒绝贾罗林“继续同性相恋”的要求。
回校后,对自己同性恋的取向,苏菲犹豫、彷徨过,不过同性恋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快乐掩盖了一切。苏菲说:“不论男性、女性只要快乐就好。”而且没有其他人知道,苏菲偷偷地乐着。
半年来,贾罗林不断结识着新“同志”,不过对苏菲还是用情很深,双方电话、书信不断,只是近出现了第三者,危机也出现了。
要求
苏菲询问:“我该怎么办,能不能给我一些建议,把贾罗林抢回来。”
面对苏菲的要求,我拒绝了。我告诉苏菲:“心理咨询不是替你拿主意,而是帮你出主意。而且不能出馊主意。”
苏菲不愉快地盯着我,无奈地摇头,在这里我感受到苏菲强烈的不满,和对心理咨询的误解。
经过我的细心解释,苏菲终点头接受了。
咨询要点:
首先,在尊重苏菲“性取向”的前提下,我尽力营造了交流与咨询的氛围,尽力让苏菲了解心理咨询的意义,也让我尽可能多了解苏菲的真实想法,我们间的互动是一种平等、尊重的互动。
接着,我积极引导苏菲宣泄了在危机中产生的负性情绪,探讨了第三者插足的危机处理办法,注重调整心态,让她放下包袱,以平和心态应对挑战。
后针对苏菲人际沟通的自闭,思维常限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个人私利。即认知模式不能站在同学和贾罗林的角度考虑问题,用理想的模式去强求社会现实,想法常常脱离实际。我鼓励苏菲与“贾罗林”多沟通、多交流,而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想,希望苏菲在真实的社会实践尤其在切实人际沟通中,自己去调查证实,切实了解贾罗林的想法,同时希望苏菲能在这个过程中摆脱自我中心的限制,真正回到客观现实中来。
咨询结束后苏菲向我要了电话,我们相约晚上8:30-9:30较为适合。
第二阶段咨询:三人可以同恋吗?
我接到苏菲的电话,苏菲情绪波动严重,起伏剧烈;语调沮丧,语音低沉。
尴尬的新问题
这一阶段的咨询是围绕着“三人可以同恋吗?”的话题展开的。
原来,苏菲与贾罗林就第三者的不协调状态协商未果,贾罗林提出“三个人在一起不是很好吗?失去你我伤心,失去她我也伤心。”苏菲对贾罗林的态度,表面不反对,但内心充满了憎恶。
咨询要点
在倾诉的过程中,苏菲不断表达着对贾罗林“游戏式”同性恋的痛恨,同时表示不能接受“三人同恋”的提议。
首先,我与苏菲深入探讨了“三人同性恋”的问题,对第三者的出现进行了内、外归因。引导苏菲将自己的期望和潜伏的想法表达出来。苏菲要求“两人同恋”,反对“三人同恋”;我们分析了第三者出现的主、客观原因:网络同性恋的虚幻厌倦感,现实同性恋的新奇刺激感。
接着,我们讨论了苏菲的“性取向”,苏菲坚持自己是异性恋,但对自己同性恋的原因也不甚明了。
苏菲的“性取向”到底是什么,收集的信息不充足,论证还需要逐步深入,而且苏菲对自己同性恋改变欲望不强,所以我尊重她的体验和感受,在明晰苏菲的“性取向”前,咨询保持中立,不予干预。
同时我也了解到苏菲的家庭教养方式。
苏菲自幼生于北方某市区,独生女。父母常年两地分居,自小与母亲一起生活。因父亲是云南某外贸公司经理,长年奔忙在外,父女一年难得相聚三两次,所以童年缺少完整的父爱。
苏菲的家教严格,活动常受限制,抱怨童年无自由;父母间交流不畅、冲突频发,母亲常迁怒于苏菲,感觉童年不安全。
不幸的童年造就了她固执、叛逆、独立、自闭的个性。所以上大学时,苏菲选择了一个可远离父母的沿海学校。
第三阶段咨询:失恋的反思—初醒
“我连打了好多电话,都找不到你。”
“我两天都没有吃饭了。”
“我是躺在床上给你打的。”
我听到苏菲打酒咯的声音。“喝酒了,你?”
“我在喝舍友给我买的啤酒。”
原来苏菲与贾罗林的矛盾激化,彼此都不能容忍对方,提出分手。两天来苏菲一直陷于失恋的痛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