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热线:020-22252225
020-22252225
心理咨询
< >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科普 >

心理科普

联系我们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地址:广州白云区白云大道北1722号

020-22252225

心理科普

媒体报道丨“仪式感”重要吗?能提升孩子的情商懂得感恩,还能凝聚家庭

来源: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浏览量:118 发布时间:2021-09-29
   人月团圆的中秋节刚过,马上要迎来共和国的生日,节日的意义不止在于假期,节日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仪式感,它使得这一天区别于其他日子,不再是三百六十五分之一。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节日,还有很多仪式能为家庭生活锦上添花。
  对于仪式感,有些人会觉得它华而不实,做作,甚至是矫情。其实仪式感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好好运用,能让孩子幸福感翻倍,热爱生活,懂得感恩。

   
▲9月1日,清华附中湾区学校(筹)老师在开学礼上给孩子们点朱砂。


成长礼、家庭日、我爱你

家庭仪式提升孩子情商
 
 
洢敏妈妈是一名教师,也是两位孩子的母亲,她觉得“仪式感”对孩子很重要。 在学校工作中,她不断挖掘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元素,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些必要的“仪式感”;在生活中,她更是把握一切机遇,给宝贝们更多的幸福和感动。
    比如,周末或放假时间定会陪伴孩子走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看看外面的世界,她认为这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快乐指数,也能促进亲子情感。又如,在宝贝的生日或节日前,她会精心构想一些惊喜带给孩子等等。

    小记者小米家的仪式感是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妈妈送她上学在学校门口道别的时候都说“爱你”,小米也会甜甜地说“爱妈妈”,有时是妈妈主动,有时是小米主动,从来没有间断过。
   “我没有想过这个‘仪式’对她的成长有哪些帮助,也不确定跟她良好性格的养成有没有直接关系,但我想她应该能感受到妈妈永远都爱她,这也是我的初心。”小米妈妈说道。

仪式不分大小无关金钱
坚持下去成为习惯
 
  春有百花夏有月,秋有凉风冬有雪,生活本身多姿多彩,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感受享受与体验。生活处处有仪式,只要精心营造,很多日常行为都可以成为有特别意义的家庭仪式,带给孩子、父母带来值得期待的仪式感体验。
   比如每学期开学前,家长和孩子一起选购新书包,或者把旧书包洗干净;准备文具;一起给新书包上书皮,让孩子意识到,从现在起,要好好迎接新学期,认真学习。在孩子过生日时,为他举办一个仪式。生日前几天,和孩子聊一聊,让孩子意识到,他即将长大一岁,新的一岁,需要有点新变化。父母和孩子一起商量,在尊重孩子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制定一些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的目标,让孩子未来一年成长、生活更有奔头。
  不仅孩子需要仪式感滋养成长,作为父母,婚姻生活也需要仪式感来为爱情保鲜。在爱人生日时,和孩子一起为他/她策划庆祝,准备一份简单的小礼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是相爱的,家庭幸福,生活自然有爱。
   不同的家庭,其家庭仪式各有千秋,小至晚上一起做亲子游戏,周末一起做饭;或者看一次电影、买一件纪念品、去一趟旅行;大至孩子上幼儿园、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孩子的10岁生日,爸妈的结婚纪念日等等,把它们作为家庭仪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成了一种习惯。仪式感满满,会让孩子更具幸福感,家庭更具凝聚力。

精神分析专家
  切忌“形式大于内容”
  家庭仪式要符合实际

   法国童话《小王子》中说,“仪式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精神分析首席专家郁辉辉认为,仪式是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额外的、正向的体验,它能为体验者提供情感上的滋养,例如孩子经历升学、毕业,高考喊楼、倒计时,这些仪式都能丰富孩子对这一特别日子的理解。 “孩子的幸福感,与日常家庭情感品质相关。日常生活中,家长给予孩子与年龄匹配,符合成规律的和谐的陪伴、照料、教育,有利于提高日常家庭情感品质高。”
   在此基础上,适当地给家庭生活添加仪式,就如锦上添花,郁辉辉提醒,对于日常家庭情感品质不高的家庭而言,一次突来起来的仪式也不可能为其营造出幸福的氛围。
   不同家庭条件该如何为孩子举行仪式?郁辉辉提醒切忌“形式大于内容”,家长需要秉持一个原则:对孩子有利的,且符合家庭实际的。仪式需要有丰沛的、真诚的内容和情感相呼应,太多或过于空泛的仪式将丧失意义。

 郁辉辉建议,“家长尽所能给孩子最好的,就是孩子最佳的体验。”

1对于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薄弱的家庭而言,仪式感并不一定是礼物、鲜花蛋糕,生日时给孩子下一碗面条、加一只鸡蛋,也可以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知道自己在父母心目中是特别的存在。
2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在孩子12岁生日时可以去一趟远游,在18岁成人礼可以尝试极限体验,让他们收获有益的知识,同时获得更好的高峰体验。
3对于富裕的家庭,家长要避免把仪式复杂化、利益化,尽量保持仪式及其内涵的纯粹,让孩子留有美好的回忆。
4对于一些有不幸经历的家庭,也不要回避悼念仪式,用好仪式帮助孩子学会接纳苦难,使其转化为经验,孩子将会拥有更加阳光积极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