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南方日报]谁来关注家长的心理疾患
自认为由于自己的失误,导致女儿没有考上自己心中理想的大学,上海一位陷入忧郁的蔡女士经亲人劝解无效,于7月28凌晨跳楼身亡。
曾经忧郁得不能自拔的蔡女士,从此可以不再忧郁,但她把无尽的忧伤留给了她的亲人,特别是没有考上她心中理想大学的女儿。也许,对因自责而身亡的母亲,她的女儿也将自责一生。蔡女士的死,既以极端的方式终结了个人的生命,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也以极端的形式使家长心理健康问题浮出了水面。
对去世的蔡女士再来品头论足,仿佛有失厚道;但仅仅以女儿没有考上自己心中理想的大学而自责而自杀,我依然认为这是一种“轻生”。蔡女士的“轻生”,与她存在心理疾患可能有着重要的关联。她的跳楼身亡,则可能是心理疾患长期未受到重视,进而演化为心理危机,而心理危机又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干预的结果。
如果说不少家长在子女学业前途的问题上,心态不够平和,心理不够健康,家长们未必愿意接受。但这恐怕是事实,蔡女士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试想,按自己的“理想”来“设计”子女前途的家长,如今有多少?没上过大学的家长,子女一定要上大学;普通大学毕业的家长,子女一定要考上重点大学;大学本科毕业的家长,则一定要子女圆自己的“硕士梦”、“博士梦”。自身社会地位不高的家长,子女一定要比自己“强”、要“光宗耀祖”;自身社会地位不低的家长,则子女一定不能比自己“弱”、不能给自己“丢脸”。
于是,在个人由于种种原因而生成的种种“理想”驱使下,一些家长不顾孩子的潜质、能力、兴趣、感受,要求孩子上自己心中理想的小学、中学、大学,大学毕业后又要孩子从事自己心中理想的职业,谈婚论嫁之时又要孩子选择自己心中理想的伴侣。这样一种心态,不能说是健康的。在本质上,乃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当作实现自己未竟理想的载体。在这个意义上,说得刻薄一点,蔡女士之死,是为着自己“理想”破灭而不是其他。
蔡女士的死,使我感到家长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真实而普遍的存在,更让我注意到了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当代青少年心理疾患高发之间的关联。家长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其消极后果不仅及于自身,也必将通过日常生活传导到孩子身上。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孩子的行为、心理所表现出来的不足和缺陷,都可以从其父母身上找到根源。所不同者,有的人倾向于把压力导向自身,如蔡女士;而更常见的,则把压力施于孩子,使孩子不堪重负,乃至发生悲剧。
没有健康的父母,难有健康的孩子;没有健康的教师,难有健康的学生。包括家长在内的成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当提上议事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