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媒体报道
【信息时报】感恩教育不能靠煽情,方式方法很重要,切勿给孩子背上沉重压力
来源: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浏览量:142 发布时间:2023-12-19
感恩教育能够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近日,安徽就有初中老师收集学生家长工作时的视频,并在班会上放给全班同学观看,很多同学看完后红了眼眶,场面感人。然而,网友对这种感恩教育形式褒贬不一。如何让感恩教育更接地气,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可能需要家长、老师在实践过程中更全面地进行考虑。
热议案例 班会课播放家长工作视频,让人感动,也引发质疑
近日,安徽亳州,有初中老师在班会课上播放家长的工作画面视频,教育学生感恩父母。这位老师表示,他在制作这个视频时百感交集,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他希望孩子们理解父母,懂得感恩。视频播放时,有的同学感动流泪,写下了对爸爸妈妈感恩的话。
有网友为老师的做法点赞:“确实需要孩子们好好看看,明白生活的真相,从而更好地去努力。”但也有网友质疑的声音:“孩子们正值青春期,有些自卑敏感的孩子不想让其他同学知道父母的职业,公布后内心可能会更自卑。”“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孩子可能因此产生比较心理,互相攀比。”“让孩子带着愧疚感去读书,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
有媒体在跟进报道时指出,这名老师收集学生家长工作场景的视频,是由学生拍摄,并征求父母同意后由老师剪辑的。这段视频的目的是增进亲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同时也为了展示不同职业的风采,让学生尊重每一样劳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今年5月,安徽淮北也有初三毕业班老师在学生毕业前,收集了全班同学家长工作的视频教学生感恩,并为他们中考加油打气。
家长看法 给孩子分享现实工作,但不传递情绪压力
海珠区90后家长梁先生的孩子正在上幼儿园,他认为,可以跟孩子分享家长工作的内容,“通过分享工作的方法帮小朋友提升认知,但不必传递工作压力情绪。”至于是否同意公开播放家长工作视频,梁先生认为要实事求是,根据不同家庭情况作出判断。
越秀区初中家长珞珞妈妈认为,青春期的孩子是有独立思考的,就像父母养育孩子是天性,孩子感恩父母也是天性,如果一直跟他们说父母多不容易多艰难,孩子可能会反感。“我觉得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你怎么做,孩子也会怎么做,而不是拿着自己的辛苦去引导孩子感恩家长。”她还表示,如果孩子觉得父母的辛苦都是为了自己,会产生愧疚感,也会更有压力,无形中加重了心理负担。父母应该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快乐的、幸福的,这个家是因为有孩子的参与,才变得更加圆满和幸福,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存在有价值,他才会更加积极自信。
融入学科,自然流露
东风东路小学二年级班主任黄云老师认为,课堂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践行学科育人,她把感恩教育无痕地融入孩子们平时学习生活之中。
比如语文科,一年级学习了写祝福语的内容,班级就结合冬至、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契机,鼓励孩子们亲手制作祝福卡片。孩子们认为非常有趣,活动效果很好,他们把对爸爸妈妈的爱与感恩大胆表达出来;德育学科组织家长和孩子开展“最美家书”的活动,用有温度的文字记录成长,传承家风,促进亲子之间双向理解互动;音乐课堂中,结合母亲节,老师教会孩子们一曲手势歌,以此送给妈妈,让孩子们对妈妈的感恩之情自然流淌。黄老师说,“我们相信好的教育源于好的关系的建立。”
专家分析 青少年处于“反抗期”,一味强调感恩可能会适得其反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它是指个体试图整合与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自我决定、协调一致、与众不同的自我。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师庄晖分析,青少年正处于对自身身份认同比较混乱的阶段,他们对日后长大要做什么没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同时,青少年与父母之间存在既想认同又想对抗的关系,“他们一方面感觉自己已经长大,另一方面又离不开父母,可能萌生‘想做一个跟爸爸不同的职业,或者想做一个跟妈妈一样的职业’等想法。”
庄晖认为,案例中班会课上播放家长工作视频合集,是一种感恩教育的创新形式,有利于孩子更了解父母的工作,但也有其弊端:
一是可能形成家长、学生之间的攀比。虽然职业无分贵贱,但也有人会从职业衡量他人的社会价值,看他是否为社会作出贡献或者贡献的大小,所以一些敏感的家长或者学生也可能因此感到自卑。
二是隐私问题。同学们私底下可能知道彼此父母的工作,但是没有公开,班会上播放工作视频合集属于集体行为,涉及家长、学生是否愿意,在家长、学生隐私保护以及知情同意方面存在争议。
三是可能造成学生精神负担,但这种精神负担更常来源于家庭教育中。
“生活中,有部分家长会与孩子强调工作中的辛苦,挣钱是多么不容易,起早摸黑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好好学习,家长这样的做法也会为孩子带来压力。”庄晖分析说。
孩子与父母之间除了感恩,还有很多复杂的情感,关系亲近或不亲近,孩子喜欢父母这个特质或不喜欢父母那个特质,每个家庭情况都不一样。增进亲子相互理解,需要孩子、家长都参与其中,强调孩子探索、发现父母不同特质的过程。
另外,12~17岁的孩子进入第二反抗期,反抗的对象以父母为主,有时也会转移到教师及有关人身上。庄晖提醒,如果父母、老师一味地强调感恩,单方面地输出价值观,孩子缺乏探索、发现的过程,可能也会形成反效果。
热议案例 班会课播放家长工作视频,让人感动,也引发质疑
近日,安徽亳州,有初中老师在班会课上播放家长的工作画面视频,教育学生感恩父母。这位老师表示,他在制作这个视频时百感交集,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他希望孩子们理解父母,懂得感恩。视频播放时,有的同学感动流泪,写下了对爸爸妈妈感恩的话。
有网友为老师的做法点赞:“确实需要孩子们好好看看,明白生活的真相,从而更好地去努力。”但也有网友质疑的声音:“孩子们正值青春期,有些自卑敏感的孩子不想让其他同学知道父母的职业,公布后内心可能会更自卑。”“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孩子可能因此产生比较心理,互相攀比。”“让孩子带着愧疚感去读书,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
有媒体在跟进报道时指出,这名老师收集学生家长工作场景的视频,是由学生拍摄,并征求父母同意后由老师剪辑的。这段视频的目的是增进亲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同时也为了展示不同职业的风采,让学生尊重每一样劳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今年5月,安徽淮北也有初三毕业班老师在学生毕业前,收集了全班同学家长工作的视频教学生感恩,并为他们中考加油打气。
家长看法 给孩子分享现实工作,但不传递情绪压力
海珠区90后家长梁先生的孩子正在上幼儿园,他认为,可以跟孩子分享家长工作的内容,“通过分享工作的方法帮小朋友提升认知,但不必传递工作压力情绪。”至于是否同意公开播放家长工作视频,梁先生认为要实事求是,根据不同家庭情况作出判断。
越秀区初中家长珞珞妈妈认为,青春期的孩子是有独立思考的,就像父母养育孩子是天性,孩子感恩父母也是天性,如果一直跟他们说父母多不容易多艰难,孩子可能会反感。“我觉得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你怎么做,孩子也会怎么做,而不是拿着自己的辛苦去引导孩子感恩家长。”她还表示,如果孩子觉得父母的辛苦都是为了自己,会产生愧疚感,也会更有压力,无形中加重了心理负担。父母应该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快乐的、幸福的,这个家是因为有孩子的参与,才变得更加圆满和幸福,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存在有价值,他才会更加积极自信。
融入学科,自然流露
东风东路小学二年级班主任黄云老师认为,课堂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践行学科育人,她把感恩教育无痕地融入孩子们平时学习生活之中。
比如语文科,一年级学习了写祝福语的内容,班级就结合冬至、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契机,鼓励孩子们亲手制作祝福卡片。孩子们认为非常有趣,活动效果很好,他们把对爸爸妈妈的爱与感恩大胆表达出来;德育学科组织家长和孩子开展“最美家书”的活动,用有温度的文字记录成长,传承家风,促进亲子之间双向理解互动;音乐课堂中,结合母亲节,老师教会孩子们一曲手势歌,以此送给妈妈,让孩子们对妈妈的感恩之情自然流淌。黄老师说,“我们相信好的教育源于好的关系的建立。”
专家分析 青少年处于“反抗期”,一味强调感恩可能会适得其反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它是指个体试图整合与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自我决定、协调一致、与众不同的自我。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师庄晖分析,青少年正处于对自身身份认同比较混乱的阶段,他们对日后长大要做什么没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同时,青少年与父母之间存在既想认同又想对抗的关系,“他们一方面感觉自己已经长大,另一方面又离不开父母,可能萌生‘想做一个跟爸爸不同的职业,或者想做一个跟妈妈一样的职业’等想法。”
庄晖认为,案例中班会课上播放家长工作视频合集,是一种感恩教育的创新形式,有利于孩子更了解父母的工作,但也有其弊端:
一是可能形成家长、学生之间的攀比。虽然职业无分贵贱,但也有人会从职业衡量他人的社会价值,看他是否为社会作出贡献或者贡献的大小,所以一些敏感的家长或者学生也可能因此感到自卑。
二是隐私问题。同学们私底下可能知道彼此父母的工作,但是没有公开,班会上播放工作视频合集属于集体行为,涉及家长、学生是否愿意,在家长、学生隐私保护以及知情同意方面存在争议。
三是可能造成学生精神负担,但这种精神负担更常来源于家庭教育中。
“生活中,有部分家长会与孩子强调工作中的辛苦,挣钱是多么不容易,起早摸黑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好好学习,家长这样的做法也会为孩子带来压力。”庄晖分析说。
孩子与父母之间除了感恩,还有很多复杂的情感,关系亲近或不亲近,孩子喜欢父母这个特质或不喜欢父母那个特质,每个家庭情况都不一样。增进亲子相互理解,需要孩子、家长都参与其中,强调孩子探索、发现父母不同特质的过程。
另外,12~17岁的孩子进入第二反抗期,反抗的对象以父母为主,有时也会转移到教师及有关人身上。庄晖提醒,如果父母、老师一味地强调感恩,单方面地输出价值观,孩子缺乏探索、发现的过程,可能也会形成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