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热线:020-22252225
020-22252225
心理咨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

媒体报道

联系我们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地址:广州白云区白云大道北1722号

020-22252225

媒体报道

【信息时报】“好人缘”没那么重要

来源: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浏览量:114 发布时间:2023-11-10
    家长养育孩子,大多希望他们乐于分享的同时,也能够懂得拒绝他人一些无理的要求。但有很多孩子,学会了分享却学不会拒绝别人。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别人不合理的要求,往往孩子虽然接受,但内心可能会难受一段时间。

     那么,如何让孩子发自内心勇敢说“不”?专家表示,这需要家长通过引导和训练,才能真正让孩子明白到底该怎么说、怎么做。



热搜话题 分享一个蛋糕引发的烦恼

    一名女生和男友在海底捞过生日,带了一个水果蛋糕。这个蛋糕被平均分成四块,其中两块铺着芒果,另外两块铺着草莓。开始吃蛋糕时,女生和男友正在吃其中铺着芒果的一块。后来,隔壁桌的一名男士抱着年幼的女儿过来,向女生要蛋糕,说小孩子已经眼馋好长时间。

    女生当时沉浸在开心的氛围中,也没多想,于是爽快答应分享,让男友给小女孩切蛋糕。小女孩想吃有芒果的那块,于是男友把另外一块有芒果的蛋糕给了小女孩。但这时,女生的笑容渐渐消失,因为她最爱吃的也是芒果,但男友却把有芒果的那块全部给了小女孩。

    后来,女生在社交平台上发帖说道,“一个蛋糕,我俩吃了四分之一,被陌生人分走四分之一,一下子分走几十元。我恨!”帖子上热搜后,有人表示小女孩没教养,要东西还挑挑拣拣;有人则嘲讽女生的男友死要面子,给陌生人分蛋糕还分那么多;也有人觉得女生不够大气,不过是一块蛋糕,没必要上纲上线……

    也有评论一针见血指出,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难道不是因为女生不懂拒绝吗?不想把自己最爱吃的芒果分享,大可在别人开口的时候就直言拒绝,或是让男友切小块而不是把四分之一全部给别人。

    当下不拒绝,事后再写小作文发泄情绪,有什么用呢?确实,生活中很多麻烦都来源于不懂拒绝。

典型情况 孩子不懂拒绝同龄人“小”要求

    海珠区二年级学生家长小臣爸爸告诉记者,小臣也有不懂拒绝的情况:“我儿子性格是‘老好人’,而恰恰一直以来历任同桌性格都很强势,儿子受了不少委屈。现在,这名同桌也会不征求同意就拿我儿子的文具用,有一次甚至要求我儿子撕一页作业登记本给他用。儿子回来后跟我表示很委屈,但是当面不敢拒绝同桌。”

    荔湾区家长胡女士也分享了切身经历,有一次几名朋友带着孩子来家里做客,胡女士让女儿要好好款待小客人,小朋友们玩得挺开心的。但在客人离开后,胡女士看到女儿独自坐在地上,手里拿着一个被撕坏裙子的芭比娃娃,低着头不作声,眼里还含着泪水。

    原来,是小朋友们在找玩具玩的时候,发现了这个珍藏在抽屉里的芭比娃娃,想拿出来玩,一开始女儿不同意,但架不住大家央求,她只好答应,最后小朋友们在玩耍的时候不小心撕坏了芭比娃娃的裙子。看到心爱的芭比娃娃被弄坏,胡女士的女儿也没敢说什么,只是自己默默难受,甚至等客人们离开之后她才敢哭出来。

专家建议 教孩子先觉察需求再分析结果思考后做决定更符合自身意愿

    关于学会说“不”这个话题,很典型的案例是孩子在小区里玩,被其他孩子抢走了玩具。孩子不懂拒绝,更不懂把玩具要回来。这个时候,家长该让孩子大胆说“不”,还是该培养孩子大方分享玩具呢?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师林中钊认为,拒绝或分享应该交由当事人自己决定,这是锻炼孩子自主决定能力的好机会,“孩子察觉自己的需要,察觉自己的真实愿意,坦然承担自己的决定所带来的相应后果和责任,是比较可取的方法和态度。”

要先察觉自己的需要

    首先家长要教会孩子察觉自己的需要。让孩子明确自己本身有多大程度需要占有这件物品,事先可以预计判断如果分享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如果继续保留会得到哪些好处或坏处。在拒绝或分享前具备这样的思考过程,那么做出的决定会更符合实际情况和自身意愿。

    确定立场后,可以澄清这件物品的所有权。通过澄清传递一个信息:孩子愿意借用或者分享,是因为看重和在乎双方之间的感情;当然,孩子也有拒绝的权利。

    通过澄清还可以明确孩子在双方关系中的地位。互相交流和分享是人际交往的手段,同样是建立关系的过程,而持久的关系需要双方地位相对平等,如果在这段关系中双方地位失衡,将会出现欺负或被欺负的情况。

避免一直吃力不讨好

    在20世纪60年代,一种名为“社会交换理论”的社会学理论兴起于美国,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这个理论对社会交往中的报酬和代价进行分析,认为人际交往的本质是一种交换行为,人际交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进行一定的交换,交换媒介既可以是物质也可以是情感。

    对于重感情的人来讲,当他们进行交换时,往往给予对方的媒介估价更高,容易觉得自己亏欠别人;当他们回报对方时,也比较容易付出超过对方期望的媒介,容易讨好人。林中钊分析,一般认为有求必应的人,性格是比较重感情、偏向讨好、随和易相处的,但他们的付出容易被忽略、不被重视。

    “人际交往中也讲究‘物以稀为贵’,比如甲方付出很多情感、物质,乙方随手可得,这不但会使甲方的付出显得廉价、吃力不讨好,还会暗含信息:甲方地位不如乙方。作为受益的乙方,既然自己处于强势地位,就没必要重视比自己弱势的人,因此很容易出现关系不平等现象。”

建立“好人缘”的重点是真诚而不是讨好

    对于勇敢说“不”这个话题一直都有讨论,但为什么依然还有那么多人无法勇敢说“不”呢?其中一个原因是,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也会追求“好人缘”而难以开口说“不”。

    林中钊建议,双方关系失衡时,不能再盲目追求“好人缘”,而是要及时调整。“‘好人缘’不是通过功利计算交换得来的,也不是付出越多就越能收获高质量的关系,建立好人缘需要人际上的吸引,重点在于真诚。”

    真诚面对自己身上各种缺点,在与老师同学朋友交往时不会刻意隐藏缺点,或者强调自己没有这些缺点,而是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努力改进成长,这样才显得真实,也让其他人更容易与自己相处。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自尊自爱,自我贬低不能赢得其他人的尊重,更谈不上人际吸引。

    林中钊说,自尊自爱不是自私自利,要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并不能只照顾自己感受而不考虑其他人。在实际生活中,与人相处时很容易遇到满足自己而损害其他人的情况。这时候,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综合衡量,思考每种选择可能造成的结果,经过思考后可以在几种选择中找到平衡点,这便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现实中,“老好人”为他人提供帮助、付出后往往没有满足感,反而为自己增加压力。而另一方面,提出要求的一方,其实会有“被拒绝”的心理准备,因此遭到别人的拒绝也是他们意料中的情况之一,他们会思考自己被拒绝后该怎么做,会有方法处理后续的事。

    拒绝他人后,“老好人”不用为满足不了别人的不合理要求而觉得内疚,不必认为是自己的责任,这样才能放下“老好人”的包袱,在人际交往中更轻松地收获高质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