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热线:020-22252225
020-22252225
心理咨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

媒体报道

联系我们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地址:广州白云区白云大道北1722号

020-22252225

媒体报道

【信息时报】孩子被冤枉了怎么办?心理专家:家长的支持很重要!

来源: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浏览量:131 发布时间:2023-05-17
    日前,外地一位爷爷带着9岁孙女到文创店买东西,没想到,老板称小女孩偷拿店内文具并当众发难,最后警察到来还小女孩清白。如今事件虽已过去,但当时小女孩被冤枉的无助和屈辱感让许多网友产生共情,担心这样的经历对她产生心理阴影。当孩子被冤枉时,家长要如何帮助他们处理才能减少影响,得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专家表示,家长的做法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事件还原
女孩被指控偷文具警察到场证实清白

 
    日前,江苏扬州一名9岁女孩在文创店购买学习用品时,被店家指控偷窃一卷“小麻薯”的胶带,但店家却没有出示确凿的证据。女孩的爷爷非常坚定地相信孙女没有偷东西,坚持报警以维护孙女清白。警察到场后,在查看完整监控后证实了小女孩的清白。
 
    接下来,家长要求店家公开道歉。迫于舆论压力,店家在事发第二天下午录制了一段简单的道歉视频,并且发布致歉公告,但并没有如家长要求,把公告张贴在学校和店家店铺门口。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小女孩被冤枉时的无助和屈辱感让许多网友产生共情,网友纷纷力挺小女孩,在网络上对店家提出指责和批评。
 
    后来,在当地派出所的协调下,双方达成和解,孩子家长没有要求任何赔偿。在多方见证下,女孩和爷爷都接受了文创店老板的道歉。事件中,小女孩家长选择了原谅,给对方改过的机会,也感谢网友的支持与牵挂、媒体的发声等。
 
    无独有偶,近日,河南项城一文具店私自将附近小学男生从课堂上带走,称男生偷东西。孩子父亲李先生称,店家威胁孩子让其承认偷了500元左右的东西。
 
    他从外地赶回,要求店家出示监控,店家称监控坏了。李先生报警查看监控后发现孩子被诬陷,随后要求店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孩子道歉,并向附近十多家文具店澄清事实。李先生表示,店家道歉后,孩子恢复了一些自信,扫除了部分阴影。
 
家长看法
小孩被冤枉不是小打小闹校内公开道歉保清白名誉

 
    广州家长周女士表示,自己的孩子明明也有被冤枉偷东西的经历。当时明明还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校园流行玩“魔尺”。某天明明带着自己的“魔尺”回校玩,却有女同学说明明是偷了班上同学的“魔尺”,而班主任没查清事实就没收了“魔尺”。
 
    明明回家后大哭,周女士便把自己网购的证据发给班主任,“一开始班主任还认为这是孩子间小打小闹,不同意让女同学公开道歉,但我坚持这名女同学必须在班里向明明公开道歉,不然明明会一直背负小偷的骂名。”
 
    周女士认为,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很长,被冤枉偷东西对他在学校的声誉影响很大,必须及时得到澄清。而且也有必要帮助孩子们明辨是非,冤枉了别人,公开道歉也是对他们的一次教育,不能造谣或者道听途说传播谣言。


    
专家支招
鼓励孩子转移注意力疗愈创伤

 
    事件中,店家当众指责女孩,让“大家都来看”,甚至要对女孩进行“搜身”,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师马进晶认为,这些碎片化、不客观、错误的评判对其人格尊严造成诽谤侮辱,会严重打击女孩的自尊心。所幸,女孩的爷爷非常信任她,坚持报警维护其清白。一旦女孩不被理解,会引起强迫思维,在心里重复演练、回忆事件,造成二次创伤——变得敏感、自卑,处理人事小心翼翼,对身边人不信任,难以建立稳定关系,严重影响人际交往,偏激者更可能发展出报复行为。
 
    被冤枉的孩子,由于心理不成熟、抗压能力弱,容易产生负面情绪,长期情绪低落引起抑郁症,甚至会出现过激行为。马医生提醒,家长要协助被冤枉的孩子及时澄清自己,表达需求与期待,并提供处理创伤的支持。事件发生后,想很快完全消除影响,或像没发生过一样是不太可能的。孩子通常会很在乎,这时候家长可以协助孩子通过合理的“报复”把愤怒情绪宣泄出来,如通过法律途径追讨赔偿,或拒绝到涉事文创店再消费,“冷漠”地表现自己的态度。
 
    另一方面,需要孩子自我接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鼓励他们转移注意力,不活在愤怒等负面情绪中。“创伤是没法一次疗愈的,当孩子之后经历了一些能提供疗愈的事件或者和一些能给予他们疗愈感受的人相处后,可以把这些感受记录下来,当负面情绪再涌上来,重温这种被疗愈的感受能降低心理创伤阈值。”
 
    而对于确实有盗窃行为的孩子,马医生不建议家长直接指责孩子的不良行为,而是先了解其目的和感受,提供满足和支持后,再强调规则和耐心告诉孩子这些盗窃行为会带来的不良后果和影响,这种教育方法效果更好。
  
不同年龄段孩子需要不同的心理支持
 
0-3岁

    正处于建立安全感的黄金期,他们的需求是“关注”,尤其是来自妈妈的关注。一旦他们处于被怀疑的状态,他们可能不会通过语言表达,而是通过哭闹、发脾气等行为表达,这时候需要妈妈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用排除法来识别孩子的诉求。“当妈妈表达信任时,孩子也未必听得懂,但是妈妈的态度、语气能让孩子感受到温暖与信任,能平复他们的情绪。”
 
3-6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陪伴,同时他们会探索世界,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此时,动手能力强的爸爸成为非常重要的角色,是陪伴他们探索世界的玩伴,爸爸可以借此机会为孩子树立规则。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陷于怀疑中,爸爸需要表明态度,为孩子提供支持。否则,没有得到支持的孩子在以后遇到同样经历时会胆怯、懦弱,甚至觉得说不说都无所谓。
 
6-12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进入校园生活,他们开始要接受、理解别人对他们的不同评价,一些“讨厌”“孤立”“怀疑”别人的现象他们会看在眼里。这时父母要表达对他们的信任、在乎和喜欢,让他们知道外界对他们可能评价不一,但是父母始终是可以依赖的保证。马医生提醒,小学中高年级孩子进入青春期,脾气变得更大,家长用讲道理的教育方式往往让他们反感,需要代入孩子的情绪里去理解他们,才能达到更好的宣教效果。
 
12岁以后

    12岁以后的儿童乃至成年人,都需要被信任。不被信任的孩子会“长不大”,即便成人后,他们的心理年龄可能还停留在12岁左右,显得不够成熟,逐渐做出一些糟糕的行为。“哪怕孩子曾经撒谎、有糟糕的行为,家长也需要逐渐为他们重新提供信任感,从10%、20%到50%、100%,减少挫败感,提升抗挫折能力,引导他们走向正轨。”马医生强调,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有家就有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