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热线:020-22252225
020-22252225
心理咨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案例 >

典型案例

联系我们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地址:广州白云区白云大道北1722号

020-22252225

典型案例

患者故事|她和精神分裂症抗争34年,家是心的方向

来源: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浏览量:141 发布时间:2022-11-26

 家,是温暖温馨的代表,是人们心灵慰藉的港湾。但对于长期住院无法归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医院成为了他们的第二个“家”。2022年11月感恩节之际,白云君跟随广州白云心理医院慢性精神康复科女病区主任杜维豪的脚步,走进病房,也走进了燕女士与精神分裂症抗争的34年时光。
 
 
图|杜主任与燕女士交谈生活近况
 

因 “精神分裂症”备受歧视

燕女士(化名)有4个兄弟姐妹,家中排行第5,是最小的一个,所以从小也算受尽宠爱。成家后因与丈夫感情不和,便离了婚。随后,燕女士便一直跟随母亲生活。
 
“那时候,我还没有发病,我两个哥哥都有精神病史,二哥很早就去世了,大哥因精神分裂症一直在住院治疗。每次看到大哥那个样子,我都很害怕,他有时候会无缘无故地打人和谩骂,有时候又静悄悄的啥话也不说。”
 
她不爱去医院去看大哥,她怕自己也发病。外头人说话很难听,他们私下说燕女士全家都是精神病,远远见到了也不打招呼,像碰见了瘟神一样落荒而逃。
 
1988年,燕女士大概26岁的年纪,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不幸开始出现精神异常,无故自笑,常常坐在路边,行为怪异,当时家属带其至精神病院门诊就诊,诊断及治疗不详。多年来坚持服药,生活可以自理,但不能外出工作。
 
2017年母亲离世后,燕女士大受打击,精神更加萎靡,也不愿打扰儿女生活,吵着搬进了老人院。有时服药不太规律,慢慢地病情加重,开始声称自己没有病,要戒药。
 
2018年11月停药后,燕女士逐渐出现行为怪异,警惕性高,怕黑,有时锁着房间门不让别人进入,说有人害自己,又说看到一些高科技的东西,像“白爪”之类的,说别人不明白,说中科院派人监视自己,对着空气骂人。
 
有次她情绪激动,认为护工欺负她,竟然动手打起了护工。随后,燕女士被家属送到了广州白云心理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疗至今已经快有四年了。
 
谈起这件事,燕女士的脸上至今仍有些羞愧,“我总是控制不了自己,当时太害怕了,总觉得他们要害我打我。”
 

经过治疗,病情稳定

慢性精神康复科女病区主任杜维豪介绍,患者入院时,主诉(代):渐起言行紊乱、疑人害34年,2019年由家属带其至广州白云心理医院治疗至今。
 
经过检查和既往病史了解,患者存在言语性幻听,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社会功能受损,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对自己的病情无自知力。同时,还存在白癜风、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其他疾病。
 
专家联合会诊指出,患者以血糖、血脂高,渐起言行紊乱、疑人害为主要病症,治疗原则应遵守益气健脾,化痰解郁,从而调节情绪,巩固病情,早日回归社会。长期以来医护团队为患者积极开展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综合疗法,预后效果显著。
 
目前燕女士病情平稳,不再怕黑,无行为怪异、乱语、疑人害症状,也无冲动伤人或自伤行为,但仍然对自身病情缺少认知。
 
 
图|杜主任与燕女士交谈生活近况
 

最大的心愿:我想回家

在交谈中,燕女士意识清晰,对答切题,谈及家庭近况时笑容满面。“几年前,我女儿生了两个孩子,是对双胞胎!长得很可爱,现在已经在读幼儿园了。”
 
目前燕女士病情稳定,在保持随访的条件下其实已经达到了出院标准,但她担心自己病情复发给家里人带来麻烦,便选择继续留院。
 
燕女士的床位靠着窗,窗外正对着医院大门,楼下的大树一片绿意盈盈。有阳光的日子,阳光会洋洋洒洒地落在窗边,照在她的身上,她说阳光很暖和。
 
图|燕女士望着窗外
 
最近,她觉得有些失落、孤单,由于年纪渐长,她看不了手机,一看眼睛就花,除了日常看电视,大部分时间便是坐在床边看着窗外。由于近期广州疫情严重,所以医院管理也十分严格,患者暂时不能下楼随意走动了。
 
但好在,病区有个很大的花园,治疗的间隙,她能到花园里散散步。放眼望去,是烟雾缭绕的白云山。她很喜欢听林间的鸟叫声,那个声音清幽动人。走累了,就到职业功能训练室,和其他病友,一起做手工,一起画画,一起练体操,住院的生活很丰富。
 
问及最大的心愿,燕女士没有说话,她沉默地望向窗外,望向远方,一切尽在不言中。也许,她最大的心愿便是——我想回家。
 

图|住院病友们一起做体操

请放下对精神分裂症的偏见

杜主任表示,精神分裂症旧称早发性痴呆,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具有思维、情感、感知、行为和人格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分裂”。这些年,虽然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但人们对精神分裂症还是存在一些误解。
 
例如在邻里之间,如果谁家里有一位精神病人,邻居一般会敬而远之,还会叮嘱自己的孩子:“出门躲他远点,他一犯病就会打人的!”除此之外,在社交场合精神病人择友、婚恋也面临着重重困难。
 
人们对精神病患者的偏见,化为一堵堵又高又厚的墙,把精神疾病患者们囚禁在黑暗的围城之中。
 
社会歧视本身就是诱发精神病复发的一个因素,别人在抱怨精神病人所造成的危害的同时,冷漠的态度加重了其复发的危险,无形中扩大了精神病患者造成的危害。
 
其实每个人在这看似漫长的一生中,都会有一段时间,会出现情绪或心理方面的问题,就像会感冒发烧一样平常,医学上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精神感冒”。
 
每个人心理方面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只是每个人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释放情绪能力不同罢了。因此,也有心理类问题的你,为什么要戴着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精神疾病患者呢?事实是: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是鲜活的生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
 

图|患者们的精美手工作品
 
绝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并不是我们想象中像那种歇斯底里、危险恐怖的样子。现实中的他们反而是被忽视的弱势群体,由于害怕被歧视而小心翼翼地生活,他们其实更需要人们的关怀和帮助。
 
放下对精神病患者的偏见,需要大家更多地了解精神卫生知识、提高自身的精神健康素养。这些能够帮助我们科学地认识精神类疾病,更客观地对待精神疾病患者。去接纳他们、理解他们;多给他们一个微笑,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
 
最后,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请大家保持良好的心态。只要坚持科学治疗,患者、家属、医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和治疗联盟,共同积极面对,系统接受正规治疗,都会有所好转,甚至恢复健康,早日回归家庭~
 

杜维豪
慢性精神康复科女病区主任

聘: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辅修心理学专业,曾工作于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从事精神心理科工作近20年,进行过系统的精神科专业理论知识、临床与心理治疗培训,曾于湘雅二医院精神心理科进修,参加认知行为治疗的系统培训,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医学理念,融入各种精神和心理问题的诊断治疗,诊断概念清晰,思路广泛,擅长各类精神疾病的诊治。
 

慢性精神康复科


科室针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老年精神病等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开展疾病预防、临床诊疗、联络会诊、优质护理等工作,由医生、心理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社工组成多学科团队,采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护理干预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通过音乐、书画、电脑操作、体能训练、手工编织及社会生活技能等训练,并配合脑反射,经颅磁刺激等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能力,社会功能恢复及延缓衰退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促进了病人早日重返家园、回归社会。